⒈案例呈现,抛出问题 ⑴教研背景介绍 主持人:开学初,我们围绕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园部调研,发现角色游戏的开展主要问题集中在“材料缺乏年龄差异”“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教师指导随意、固化”等,通过9月的教研与实践,我们初步完成了角色游戏中环境和材料的优化。 而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是一个值得思考以及可以起到推进作用的一方面,所以,近期我们幼儿园开展了重点围绕“教师指导”的角色游戏观摩,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还记得有哪些问题吗? 盼:在游戏时,教师来回观察,并依次询问儿童,“你在玩什么呀”“你扮演的是谁呀”,当儿童没有回答教师问题时,教师开始猜测儿童的角色、行为和想法。如...... 曹:为急于看到游戏成果,把自身经验和想法强加给儿童。罔顾儿童“最近发展区”,借助环境、材料或课程等强行生发新的游戏情节。 主持人:“盲目猜测游戏情节”“强势操控游戏情节”等现象,都反映出了角色游戏教师指导中的一大共性问题:教师按主观意愿指导游戏情节。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违背儿童兴趣、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行为与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对话式、沉浸式的研讨,共探角色游戏中基于幼儿需求的教师指导策略,从而实现教师指导从成人视角向儿童视角转变,提升教师指导在角色游戏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⑵播放短片《卡莉老师》 前两天,我们线上推荐了一部动画短片《卡莉老师》,短片中的老师和孩子们正在开展角色游戏。接下来,我们就再一次重温一下,边看边做一些记录,将你发现的一些亮点记录下来,稍后可以分享。(播放6分钟短片) ⒉自由讨论,对话思考:14:10~14:30 ⑴结合视频观察及前期在角色游戏中的实践,分享对“教师指导”的新思考。 ⑵每人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分析。 主持人:在短片中,结合我们在游戏指导时的问题,你看到了卡莉老师有哪些不同于我们的指导方式?好在哪里? 主持人: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营造的语言环境、师幼氛围是轻松自然且开放的;材料和空间环境也是充分的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有半包围的炸鱼店、上下两层的搭建、以及垫子、篮子等低结构的材料自主运用;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化身游戏玩伴,在幼儿有需求、求助时再给予帮助。透过这些,我们能够看到卡莉老师背后的一种儿童观、游戏观,是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与儿童在一起,最终促进儿童经验的持续生长的。 ⒊回归现场,观摩游戏:14:30~15:10 ⑴回归角色游戏现场,带着新思考去实践与观察。观察团及教研组成员分组进班观摩角色游戏,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游戏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观摩班级:小2班、中3班、大2班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种关注儿童需求的视角,去角色游戏现场实践与观察,用视频、照片等方式发现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记录亮点和困惑。(带班老师先回班级准备) ⑵主持人介绍观摩要求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分组前往班级观摩游戏,签到时拿到蓝色纸的老师,跟好小班的冯老师前往小2班观摩;拿到淡黄色纸的老师,跟好中班的曹老师前往中三班;拿到淡绿色纸的老师,跟好大班的张老师前往大2班。 今天参加活动的老师比较多,所以一会进班观摩时,我们统一从教室的后门进去,观摩时大家的站位也尽量不影响孩子的游戏和活动,感谢大家的理解。一会我们从游戏的导入开始观摩,一直到讲评结束,3:10回到这里。 ⑶观摩角色游戏 ⒋聚点讨论,广集众智:15:10~15:30 ⑴基于现场,对话研讨,分享亮点及困惑。 ⑵结合交流梳理教师指导策略,从情境中的具体做法到策略方法的提炼。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来,刚才在游戏现场大家是否捕捉到“教师指导”的一些亮点做法?在这种指导下孩子的游戏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发言老师先说一下年龄段,再展开描述+思考,结合照片视频说,提前传在教研群) ①小班 陆: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尊重儿童开展的游戏情节。如因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其生发游戏情节和同伴互动的经验较为有限,所以张老师以伙伴的身份融入,自然而然地支持小班游戏情节的生发。 岑:特别的开场和结尾,将情境性贯穿始终,非常符合小班年龄特点,如......。 张:每次的游戏情境都会有所变化 岑:看似平常的开场和结尾,但包罗万象,蕴含着教师的智慧。 主持人:是的,在角色游戏中,尊重儿童表现在游戏的方方面面,既要尊重儿童年龄特点,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也要尊重儿童开展的游戏情节,尊重儿童就是选择相信儿童的能力。 ②中班 许:教师支持、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洁:倾听儿童,捕捉儿童需求,发现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变化,用引导性的语言介入。 主持人:在游戏中,教师始终追随儿童,才能看到真实的儿童及其变化,才能相信儿童的游戏体验对其发展的价值。 ③大班 薄:老师在游戏中能用一些高质量的提问、高质量互动引发幼儿创造与交往,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老师的互动,分享、丰富生活和社会经验。 双:游戏前后的讲评,引导幼儿总结已有经验、交流新经验,不断形成动态、系统的经验体系。如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教师组织儿童分享、讨论游戏问题,集群体智慧分析、解决问题。 主持人:所以,游戏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实验场”,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儿童,注重儿童经验的持续生长。 主持人小结: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一些角色游戏指导中儿童视角的回归,由此我们得出关注儿童需要的教师指导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⑶理论拓展,推荐“卷入量表”观察工具。 主持人:那么如何真正做到这三点,我还想给大家推荐一个工具。(出示理论学习书籍)这本书是中借助了一份“卷入量表”,量表中对儿童的不同表现给出“从低到高”的五个水平,可以帮助我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来更加科学地发现孩子的需求,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在深入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发现幼儿有以下几个表现的时候,就可以展开介入。介入的时机可以是:幼儿无所事事,不清楚其游戏意图;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当教师发现游戏中蕴含提升幼儿经验的教育契机时等。 ⑷关注教师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主持人:关于今天这个话题,大家是否还有什么新的困惑吗? 袁:我们已经有意识地要在观察基础上,支持儿童游戏进一步发展,通过一些高质量的提问去引发幼儿深入游戏,实现经验生长。但如何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支持幼儿游戏深入,对我来说是一个难点。 陆:是的,我也觉得怎么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个困惑。 主持人:非常好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有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那么下一次的教研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来进行一些对话和研讨。大家可以在后续的角色游戏组织中将自己的问题和孩子的回应做一个记录,结合“卷入量表”、《小脑袋、大问题》这本书,为我们下一次的教研做好准备。 ⑸总结: 主持人:今天我们基于儿童需求,对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进行了再思考。有时候,从理念到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深度挖掘内在的问题,再进行不断循环的探索解决。我们期待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老师能够扮演好三个角色: 1做一个好“观众”(粗看、细看):粗看是否遇到问题和困难、细看整体情节的开展以及个别幼儿的表现。 2成为孩子“伙伴”:观察、关注、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共情和理解。 3担任游戏“顾问”(推、退、引):运用合理建议出手相助,以推动游戏情节生发;适时后退,不急于或盲目帮忙和指导;智慧引领,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结尾】教研活动最后,给大家分享两张照片(依次出示两份签到折纸),左边一份是今天参加活动100位老师们的折纸作品,我们一共统计出飞机37人,图形18人,千纸鹤9人,青蛙5人,小花5人等不同的折法;再来看右边这张,是我们大四班小朋友来园签到的折纸作品,每一份折纸代表一个孩子,对比一下两张图,你发现了什么?(当我们和孩子玩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更走进儿童,理解儿童,真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⒍互动分享 浏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任虎:今天学习到很多组织方式、教研的准备、如何让老师们参与等。一开始教研活动的要求能及时给到老师,提前准备。不管是现场观摩参与的老师,还是主持人的总结、评价、问题的提出等,都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确定了方向。另外,在观摩时也有一个问题,小中大幼儿游戏活动时各个区域人少,游戏流动性不多,那么在这个时候如何去引导幼儿? 印溪幼教中心徐美芳:首先,教研现场和我们万和路“暖暖哒”的文化相互契合,非常温暖、宽松,老师们间的关系也是非常温暖、融洽;其次,很真实。今天小中大的活动让老师们看到游戏现场,真实感受、交流话题;再次,对话共享。期待看到有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对话,抓到问题点引发老师们的参与会更好;最后,今天游戏现场采用动画的案例,看出老师的指导方法,案例选取非常好。教研是需要引发教师,给予启发的。作为老师,我们的指导需要聚焦,老师的介入时机要适时:比如幼儿出现安全、情绪等问题,在语言方面,可以给予引导,或者动态方面,眼神、动作等。要有具体的指导,比如给予示范等,可能对于老师的指导会有更多启发。 主持人:徐老师以管理者的角度对教研活动更有用提出了建议:对教师指导中“介入”时机的讨论以及对教师接入方式的策略梳理等,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以及启发,感谢! 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毛靖越: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参与活动,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所见即所学,学习效率高。今天观摩小班老师,小班老师很敬业,创设了一个情境,不仅是随便玩,是基于幼儿经验出发的。老师是非常有智慧的,比如观察面馆游戏的时候,有两位幼儿这边无人问津,老师通过材料的介入引导游戏进一步开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体的介入很有效。我觉得老师应做好一个观众,适时给予具体的介入,这样能给予幼儿更多想象空间,然后成为幼儿的伙伴,进行共情。也希望之后能将今天所看所学融入工作中,谢谢大家! 王明珠:首先要感谢万和路幼儿园。她们是本次研讨的第一场,要求比较高,背后组织游戏研讨也想了很多方法,接下来还有两场,一场是东郊幼儿园,一场是梅园幼儿园。所以我觉得第一非常感谢,第二非常不容易。 几点亮点: ⒈活动设计形式好,将现场观摩嵌入研讨中。 ⒉三个年龄段的角色游戏特点体现非常明显,幼儿游戏状态好。小班是情境式的,涉及了3个娃娃家,1个买卖游戏,1个小医院;中班较小班增加了交往;大班再游戏内容、交往方式、老师指导方式等方面有不同。大班老师会与幼儿一同讨论游戏玩法、如何开展,包括最后的讲评等,乔老师的引导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现场还是非常不错的。 几点建议: ⒈回归角色游戏的本质特点,对教研问题的分析可以再聚焦和深入。 ⒉结合观摩中的具体问题情境(客人老师挡住了过道)展开,来引发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用具体的案例呈现更多的思维碰撞。 最后,推荐李季湄翻译的《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这本书,多看会对教育有不一样的理解。这是一本工具书,有很多图表,不拘形式,有场景、有个别幼儿的追踪观察,用一个个完整的案例告诉老师幼儿的游戏如何深入开展。在其中水族馆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进行“游戏来源”“幼儿遇到问题时老师的方法”等深入学习。我们要打破传统意义中的角色游戏,关键是要去和幼儿聊天,去了解幼儿,角色游戏等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