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研究 > “十四五” > 研究方案 > 正文

W2023037太仓微型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调查研究

作者: 时间:2024-04-02 点击数: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样本幼儿园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现状,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把握幼儿园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为策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样本幼儿园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共6名。其中包含1位10年教龄的成熟教师,5位5年内教龄的职初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 6份,回收问卷6份,有效问卷6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三、 关于调查问卷内容

自编“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教师的基本情况。

㈡教师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意识

㈢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

(包括课程规划基于蓝本课程的延伸和扩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㈣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效果与困难需要

四、调查数据分析

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问卷调查中教师的教龄、学历、骨干分布等基本情况见表1-1

教龄段分布(年)

骨干数量(校级

学历

0-5

510

1020

学科能手

学科新秀

本科

专科

1

4

1

1

1

6

0

16.6%

66.7%

16.7%

16.7%

16.7%

100%

0%

 

1-1 教师队伍教龄分布、骨干数量与学历统计(答题人数27人)

1-1数据可知,0-5年教龄教师占比16.6%,5-10年教龄教师占比66.7%,10-20年教龄教师占比16.7%。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占比100%,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校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

 

课题研究经历

序号

成员

相关内容

1

金亦敏

⒈参与过苏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利于幼儿艺术经验建构的地方性美育资源开发研究》的研究工作,现已结题。

2.参与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进行中。

2

薄文莹

⒈承担过苏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利于幼儿艺术经验建构的地方性美育资源开发研究》的研究工作,担任子课题研究负责人,现已结题。

⒉承担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课题进行中。

⒊承担过太仓市“十三五”立项规划课题 《主题背景下教学与区域游戏有效融合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现已结题。

3

张双怡

⒈参与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进行中。

4

曹旭晨

⒈参与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进行中。

5

胡娟

⒈参与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进行中。

6

张明珺

⒈参与过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幼儿园“小日子”生活化课程的建构研究调查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进行中。

1-2 教师队伍教龄分布、骨干数量与学历统计(答题人数27人)

由表1-2可知,本课题研究教师均有课题研究经历,分别参与过苏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和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能力较高。

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整体来看,由此可见,教师学历较高,均有课题研究经历,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队伍较年轻,积极性高,具有活力。同时,青年教师队伍基数大,教学经验积累少,也呈现出专业素养较薄弱的问题倾向。

优势

1.年轻的教师队伍对于新鲜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在课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年轻教师更积极,也更具创新性。

2.教师队伍青年化学习力强,面对新的挑战,更容易形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实践的教科研氛围。

⒊所有教师均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的开展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有助于课题更好的进行研究。

㈡教师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意识

⒈对儿童视角的认识

2-1教师对儿童视角的认识文献汇总

如图 2—1 的文献资料汇总,课题组教师通过文献法掌握了有关儿童视角的研究动态和现状、以及当前儿童视角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教师对儿童视角的了解与认识都普遍有了提高。

2-2 问卷预览      图2-3 教师对儿童视角的认识相关问卷数据分析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始终贯穿着“以儿童为本”“坚持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上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下至评估指标的5个维度、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要点,提取了b2-5\b2-6\b3-717个指标作为研究的依据,如上图2-2、2-3所示。

数据中b2-5达成率100%,b3-6达成率100%,b3-7达成率83.33%,b5-12达成率100%,b5-13达成率100%,b5-14达成率100%,b5-15达成率66.67%,b6-17达成率100%,b7-19达成率100%,b7-20达成率83.33%,b7-21达成率83.33%,b7-22达成率83.33%,b7-23达成率83.33%,b7-24达成率100%,b11-38达成率83.33%,b11-39达成率83.33%,b12-40达成率100%。从以上数据看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能够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视角出发

⒉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价值认同

本问卷调查中教师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价值认同,见表 2-4。

必要性

人数

百分比

对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6

100%

对幼儿发展的必要性

6

100%

2—4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的认识

(答题人数6人)

在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的认可和投入是基础和保障。本问卷调查中发现,全部教师都认同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师发展有必要性,且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此次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㈢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规划

3-1课程规划框架

课题组针对本课题课程规划进行了研讨梳理,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幼儿充分参与课程的规划。我们需要链接经验、链接能力、链接思维、链接成长,形成课程规划框架。

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图 3—2数据显示,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50%的教师利用了节日节气资源,30%的教师利用了园所资源,15%的教师利用了自然资源,5%的教师利用了家庭。可见,对节日节气和园所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多,对自然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对较少。

课程实施

①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主要途径

3—3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如图 3—3 数据显示,75的教师选择了在蓝本课程中实施,15%的教师选择了在特色课程中实施,10%的教师选了在项目课程中实施。由此看出,教师在实施途径中选择是多元的。

②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组织形式及活动形式

 

3—4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

如图 3—4数据显示,在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上,5%的教师选择了其它形式,77.3%的教师选择了小组形式,65%的教师选择了小组形式,84%的教师选择了集体形式。由此可见,教师们在实施的组织形式上以班级集体为主,个别和其它形式较少。

 

3—5课程实施的活动形式

  如图3—5数据显示,在课程实施的活动形式上,92.6%的教师选择了游戏活动,90.3%的教师选择了环境创设,83.3%的教师选择了个别化活动,75.3%的教师选择了一日活动随机渗透,2.2%的教师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教师们在实施活动形式上多为正规性的学习活动,而相对在一日活动随机渗透的非正规性活动形式较少。

⒋课程评价

评价维度

 

 

3—6课程评价的评价维度

如图3—6数据显示,在课程评价方面,60%的教师选择了幼儿层面,35%的教师选择了教师层面,5%的教师选择了家长层面。由此可见,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层面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其次是教师层面。

评价方式

3—7课程评价的评价方式

如图3—7数据显示,在课程评价的评价方式中,84%的教师选择了自评,73%的教师选择了他评,55%的教师选择了互评,30%的教师选择了其它评价。

㈣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效果与困难需要

本问卷调查中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考虑的因素见图 2-5。

2-5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考虑的因素

如图2-5的数据显示,课程开发和实施时,52.7%的教师考虑了科研经验,82.3%的教师考虑了资源的开发利用,88.2%的教师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88.7%的教师考虑了幼儿的发展需要,76.9%的教师考虑了幼儿的经验,48.9%的教师考虑了课程的评价体系。由此可见,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们能做到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发展需要等。

 

五、 研究分析

㈠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的可取之处

⒈对课程探索与实践能够具备相同共识

课题组内参与调查的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学历普遍较高。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以及研讨发现,教师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保持高度支持和认同的倾向,肯定了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教师和幼儿的双重价值以及其必要性。

⒉在课程探索与实践中能够整合各项资源

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教师能够结合幼儿兴趣需要及其年龄特点,把握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节气节日资源,能够整合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等园所资源,能够挖掘幼儿生活、周边多元的资源,并将他们整合运用起来,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

⒊在课程探索与实践中能够采取丰富策略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其次,采用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及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⒋在课程探索与实践中能够取得成效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于研究效果具有较高的期待,普遍认为通过课题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观察与了解分析幼儿行为,读懂孩子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全面发展。于此同时,积极鼓励其它对象参与活动,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提升科学保教能力。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日子”课程样态的探索与实践现状的问题与不足

⒈缺少对课程规划的认识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中,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不需要教师开发和创造课程而目前幼儿园的课程情况与传统相比较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幼儿园可以自行选择教材和教法,这对教师的课程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教师在现阶段缺乏专业支持,还不能很好地规划课程。

⒉缺乏对幼儿发展需要的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儿童观有一定儿童本位、儿童视角的意识,但是在实践中会会出现完全放手的错误倾向,而忽略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也应更多地关注到儿童的发展。

⒊课程实施路径的单一性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课程实施路径相对单一,更加依托于集体和小组形式,对于个别和其它形式的实施路径探索比较少,,这样必然会导致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化,很难实现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需求。

⒍课程评价未形成闭环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元评价,主推课程质量提升,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双向成长。但是课程评价往往做了,但是没有实际运用起来,未形成有效的闭环,为后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造价值。

                                                      2024.04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扬州路58号

联系电话:0512-53583696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