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研究 > “十四五” > 学习资料 > 正文

(6月)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思政教学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时间:2023-06-15 点击数:

 要: 文章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培育路径,在分析文化自信的概念和内 涵基础上强调文化自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政教学策略,包括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进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思政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进一步的 研究和实践方向,以期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关键词 :    文化自信 ; 中国文化概论 ; 课程思政 ; 审美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学校、教师及学 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凭 思政课完成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 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 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这表明高 校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教 育功能的发挥,同时也要加强其他各类课程的立德 树人教育,打破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

隔绝的“孤岛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共同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 [2]  

目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课程,也成为教育领域探究的 热点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一门富有中国文化特 色,体现中国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课程, 正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一、点面结合,全方位发扬“文化自信”


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从 多个层面着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与时俱 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学习思政内容。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 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上得到锻炼 。最后, 在教学评价方面,打造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 评价体系,加强各类课程的立德树人教育和思政教

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

() 春风化雨,课程内容体现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深厚,包容博大,是我们赖以成长的精 神食粮 。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中,通过深入研 究汉字历史、方言传承、中华艺术、古代科技、古代文 化及传统艺术等章节,以课程思政的方式,将思政教 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哲学、语言、艺 术、科技、对外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拓 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构建个体修身齐家、家国同构的 人文情怀。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汉语言文 学师范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 本身就是天然的课程思政资源  由于课程本身就具 有丰富的哲学、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利用先 进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对学生的 思想形态和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引导。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秉承着“润物无声”“化盐于 汤”的思政融入方式,将思政元素渗入课程的全部 内容中,通过融入先进理论与优秀实践,把思政内容 自然地融入课程之中 。如在第三章“地理环境”中, 该课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融入课程中,使学生认 识到中国文化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繁荣的 。在第 四章“汉字之美”中,探讨汉字的起源和结构时,该 课程融入勋章获得者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的研究,习 近平总书记对其评价是“平凡中见伟大”。在第六 章“岁时节庆”中,该课程融入“三农”问题,中华民 族的农耕文化绵延几千年,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除此之外,“民俗文化”“古代科技文化”以及“中西 古今文化交流”等章节中,也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各种思政元素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富有思想 性、文化性、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 属性 。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 面面,课程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更是凝聚了广大先贤的智慧和感悟 。    

() 多元融合,教学方法体现“文化自信”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中,课程 思政浸润教学全过程 。该课程采用基于移动端的混 合式教学模式,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本课程的网络 课程 。在课程导入阶段,该课程一般采用当下政治 文化教育的热点问题作为导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 的思政品格 。在教学资源库中设计诸多符合学生思 维理解力的“活动”,结合文化和思政热点安排学生 积极参与,并在提取知识点的过程中浸润思政元素, 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问题讨论阶段,提出具有思辨性的文化问题,鼓励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最终完成相关任务 。在主题 升华环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让学生获得强烈 的文化认同感,真正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为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中国文化概论课 程在具体教学实践环节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 式教学法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将“课内”“课 外”统一规划,达到“以 学 生 为 中 心”的 教 学 状 态。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线上多模块评价和线下项目 ( 实践) 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  中国文化概 论课程基本体现出文化知识、诗意思辨、课程思政特 征,承担起了“了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培养 国际视野、建立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功能 [3]  

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数字化学习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特点,将数字化元素和数字化教 学方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路径,达到促进学 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线上教学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补充手段,包含课前发布电子教案 PPT、课程电子资源、讨论话题 ( 云展示) 等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 首先提供视频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方 式对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之后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由于单一的在线学习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不能忽略的。 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知识微讲座和课案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政 能力和情感态度 [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 比较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课堂和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的协同效应。

() 产学研结合,打造师生互动课程研究实践 平台

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中 国文化概论课程相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 学模式,推进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教学的创新。 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中,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来促进课程思政的融入 。注重课内理论与 课外实践的结合,注重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的深刻挖掘和研究,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塑造 学生的价值观念,凝聚学生的思想意识,使课程思政 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课内的教学中,采用 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例 如,开展文化艺术实践、文化采风、诗词大赛、演讲比 赛、礼仪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做到知识和实践的辩证 统一  以学生的活动作为实现中国优秀文化创造性 转化的有效路径,用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和文化思维 帮助学生在其中获得文化自豪感,最终充分感受文 化自信的体验,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三位一体,多方位发展课程思政

() 文化自信下的课程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 开阔自己的审美情趣,更是希望学生对自己生活的 世界多一份热爱,从中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  审美 教育的无功利性使得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 行价值观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相比理论课 程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中华审美特色的课程话语体  中华审美话语向来是诗意的,高度凝练的,中国 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还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这种思政融入方式具有教育意义,它可以 促进青年学生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利 于他们更好地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 。其次,这种思政融入方式具有引导意义,它可以 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发掘其细微的文化成分,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  同时,这种思政融入方式也能够强化青年 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在学习中能更好地理解中 国文化,厘清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 文化自信下的课程德育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充分运用文化 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作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多维运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 。该课程旨在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与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接 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的意识,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提 升民族自豪感 [5]  。这种教学设计方式旨在促进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

养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 的领导才能。

总体来说,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全方位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为了 实现该课程的目标,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融入 德育元素,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学习 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  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不断 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思考和引导。

() 文化自信下的科技教育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课程创新 性地建立了“智慧 + 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 生自学常识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内化为清晰 的逻辑思路 。针对部分具象化与可感化的内容,如 传统科技与民间艺术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博 物馆进行参观与学习 ;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黄梅 戏、茶道、太极拳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现场表 演或相关精品视频 + 学生讨论 + 小组活动,强化对 中国文化概论的核心问题与文学关系的认识,训练 学生比较思维 。课后学生利用资源库完成知识拓展 与活动任务,从数字文化视角出发,运用 VR 软件等 新技术制作文学地图,引导学生走进学术前沿,提升 研究能力。

三、深度发掘思政元素,做好价值引领

() 精心选用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一门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课 程,其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选择那 些具有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的内容,如通过汉字的 历史和演变说明汉字的文化底蕴 ; 通过讲述古代文 化和文学作品中的品德和思想来阐明德育元素 ; 从 优秀文化中提取对个体、对家庭、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价值观等思政元素。

() 深度挖掘教学内容

要实现中国文化概论的思政教育目标,光是选用好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还应深度挖掘思政内容 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我们应该注重发掘教学内 容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养 成和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 选用能挖掘新时代文化价值的课程内容

中国文化由古至今,文化蕴含深刻,教学内容应 注重与新时代文化相契合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 们应当关注现代社会追求的文化价值观,结合学生 在生活中的体验,选择能够引领学生思考的、具有新 时代文化价值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

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 ) 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的教材和参考 书目

在选择教材和参考书目时,必须选取符合马克 思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课程思政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正 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确保学生在思想上健康 成长,避免学生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 。在优化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应注重能够 提炼具有优秀人文精神的章节,选用具有新时代文 化价值的教学内容,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的 教材和参考书目这三个方向来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

() 言传身教,做好表率

教书育人的过程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 。言传身 教是指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进行教育和行为引 导,是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应 当做到言传身教,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 式去实现价值观的传递 。在行为引导方面,教师应 该示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塑造良好的形象,不断激 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在人际教育方面,教师也应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进行 交流,通过“行不言之教”[6]  ,从思想上、心理上提供 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言传身教是强化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思政的学习,并通过自己的言 语和行为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使学生能够学会各 种行为规范,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四、结  


以文化自信为主线是教学工作中最有利的形 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提高其自身 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 要明确“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 。教师需要把 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到课程思政的实践中来,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达 到思政课程建设目的 。教学设计还应坚持“全员全 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在所有教学目标中融入思 想价值引导 。教师应该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 学生展示思想价值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 探索、认识、领悟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发掘思政题材 和内容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 认同和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重要文献选编 ( 19782014)   [M]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 李世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M] .上海 :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3] 赫鹏飞.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M] .长春 :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4] 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研究 [D] .南京 : 南京邮电大学,2019

[5] 郝身沛,巩秀秀.“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六要” 品格培育路径 [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 ( 6 ) : 2126

[6] 杨帆,杨亚丽.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育范式转移 研究与实 践 [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 ( 4 ) : 120 124

责任编校 : 谢闰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扬州路58号

联系电话:0512-53583696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