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研究 > “十四五” > 学习资料 > 正文

(4月)“文化自信”园本课程开发与创新实践

作者: 时间:2023-04-13 点击数:

   上海市黄浦区永安路幼儿园基于二十余年书画艺术教育经验,确立以“文化自信”为导 向,秉承“在‘咏诗谙画’中,培育有文化自信的儿童”的课程理念,形成“文化自信”园本课 程,内容包含幼儿喜欢、理解并认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学校、社会三力合一,共同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永 安小龙人”。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咏诗谙画   传统文化   园本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 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原国家督学、北京四中校 长刘长铭认为:   “教育不应当仅仅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它的宗旨和使命应当是引导和教 会人们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儿童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儿童的幸福。幸福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种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幸福不幸福的评判主体是个人。儿童的幸福只能由儿童自 己去争取,去创造。

教育的宗旨和使命是引导和教会人们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  种主观体验。儿童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学会感知生活,从而体验幸福、创造幸福。在教育  生态理论的指导下,  上海市黄浦区永安路幼儿园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家庭、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多元互动的大教育观,追求一种合力,去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学校教育  要完成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使命;家庭教育要培养自理自立、勤劳孝亲、晓理感  恩的幼儿,  保障家庭幸福;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促进社会和谐、 家富国强。而人文情怀、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等,则是决定和衡量幸福生活质量的重要  指标。鉴于此,我园积极探索以节日文化教育、书画艺术启蒙教育为载体的幼儿“文化  自信”园本课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合力,让幼儿在“咏诗谙画” 中幸福快乐成长。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我园秉持着用中国优秀文化“滋生趣、滋育美、滋润心”的办园理念。在办园理念   的引领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生成了“在‘咏诗谙画’中,培育有文化自信的儿童”的   课程理念。“咏诗谙画”基于我园在书画艺术教育方面二十余年的经验提出,  其中“咏诗”是指幼儿像唱歌一样诵诗,在充满乐趣的文化 自信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   “谙画”是指幼儿 通过书画活动熟悉、通达书画的内容、技巧与 表达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精髓。我们认为, 以优秀文化价值引领的办园理念和课程建设, 能更好地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幼儿,未来成长 为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打好家庭幸福、社会 和谐的根基。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 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动上坚 定性的文化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  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 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等。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从整体 上对中国文化所内蕴的科学真理性、价值合理 性以及普遍超越性的积极评价和坚定信念,是 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而对于学前教育 来说,从小积极培育幼儿文化自信,使幼儿喜 欢、践行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需要巧妙地设 计课程逻辑,将丰富的文化串联成线,形成文 化网络,从而让幼儿体悟。而将节日作为这条 逻辑线,是因其在文化普及和教育推广上都具 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我们选择十个典型节日将文化自信课程内 容串联在一起,又根据其文化特性分为传统文 化节日、传统庆贺节日和传统孝亲节日三类, 如表 1 所示。

1  传统节日分类

日类型

体节日

传统文化节日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

传统庆贺节日

建党节、建军节、国庆

传统孝亲节日

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

教育部于 2014 年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分学段有序 推进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教育部对 学低年级学生的要求,结合 36 岁幼儿的 年龄特点,  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依托以上典型中国节日,我们提出幼儿文化自 发展的总目标。

我园开展幼儿文化自信教育,以文化认 为基础、文情感为关键、文化行为为根本、 文化志为核心,促进幼儿对于中国优秀文化 的认知、理解、喜欢、认同、演绎、坚持乃至 泛化和传播。时,从文化认知、文化情感、 文化行为、文化意志四个维度,对幼儿文化自 信做了内涵界定,具体内容见表 2

2  文化自信内

化自信维度

度内涵

文化认知

理解节日内涵、认同感知节日习 俗、了解国情历史

文化情感

喜欢优秀传统美德、喜欢节庆文 与书画艺术表达、为自己是个 中国人而自豪

文化行为

有良好的礼仪行为、美德行为

文化意志

艺术审美情趣,  有健康的生活 与人际关系,  有自信表达的 品质,有初步坚持的行

“文化”园本课程中,幼儿通过咏 画, 感受、探索、体验文化自信课程内容, 建立与客观界的联系,  习得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艺术审美情趣、良好行为习惯与人际关 系、自利他的精神品格,  萌发幼儿的爱心、 创造心和责心。通过课程,  我们希望培养出 健康活泼、好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 爱护环境、勇自信、通达晓理、雅趣雅行、 立意有创意,有初步责任感的“永安小龙 ”,使幼儿在感知中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 福成长。

二、课程内容设计

文化自信的产生、发展,伴随着社会物质 生活的变迁、发展轨迹,  有着深厚的物质根源。 除了物质基础,文化自信的生成,还需要精神 根源。而中国优秀文化为我们建构了广阔的精 神世界,包括价值观、美德、审美情趣等。

艺术可以丰富心灵,唤起对周围事物的兴 趣,促进审美情趣,提高主体对自身的认同、  自信与幸福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包括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以书画艺术为载体, 以节日教育启蒙幼儿文化自信。因此, 我园“文 化自信”课程内容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审 美文化为中心。物质文化包括书画工具、服饰、 建筑、日常用品等。精神文化包括书画作品、  书画故事;节庆仪式、节庆习俗、节日含义、 人物故事;姓氏图腾、生肖趣说、文字演变等。

审美文化包括线条艺术、结构艺术、工具艺术、 作品艺术等。

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从衣食住行开展主题教 育,探索幼儿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精神文化 方面主要从立愿与祝福、成长与追念、晓理与 感恩、敬仰与认同、团圆与分享、勤劳与爱国 等节日教育,培养幼儿通达晓理、利他品质、 爱心责任心。审美文化方面主要从象形趣画、 线条畅想、墨韵创意、楼阁建筑、古诗新唱等 艺术活动中萌发审美情趣、创造力、表达力, 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品格行为。

本课程在明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审美 文化内涵与内容的基础上,以幼儿生活经验为 话题形成主题内容。它包含幼儿喜欢、理解并 认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形成“文化自信”课程内容

在具体的课程活动设计上,我们根据上海 市幼儿园《学习活动》教材内容提示点,参考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中低年级学 习内容提示,以幼儿文化自信发展为基础,根 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细化学习内容。例如对于中秋节,  选择月亮、月饼、 花灯、团圆等典型意象,围绕意象设计不同形 式的活动,  如图 2 所示。各意象相互有所联系, 不同年龄段之间相同意象下的活动也有递进、 支持的逻辑关联。

通过三年的中秋节日活动体验,逐步形成 节日文化的记忆烙印,形成喜欢中秋传统唯美 的人文环境,形成喜欢跟家人、同伴团圆分享 的人际交往品质,形成健康的中国诗书画的审 美情趣,知道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树 立文化自信。

三、课程的创新实践

(一)课程实施框架

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我们 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力共育,创造更广 阔的实现途径。基于我园所处地理位置周边有 丰富的教育资源,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 升和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   “文化自信”课 程实施主要框架具体如下。

( 1 )社区活动。利用社区优质资源组织幼儿远足文化体验作为整个节日的活动引入。

( 2)幼儿园活动。最大化开放幼儿园内  各种空间、教师和家长资源、物质资源,让幼 儿在各种“文化情境”体验馆内自主选择活动、 玩伴等,通过语言、书画艺术、歌舞艺术、动 手试验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内化中国优秀文化,  并个性化表达“主题创想”。其中永安节庆体 验汇活动是利用社区、校园、家庭浓厚的节日  文化气氛,  在每一节日创设“永安节庆”体验、 表达表现的舞台,让每一名幼儿自信表达。

( 3)家庭活动。指导家长根据节日内涵 开展不同的家庭亲子活动,使家庭教育与园所 教育形成合力。

整个课程实施框架都是围绕当月节日设计 文化自信特色活动,将社区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 的文化自信。其中对远足文化体验活动、主题情境体验馆活动、家庭欢乐汇和永安节庆体验 汇活动的安排,突出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 有机互动。

以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为例, 我园设计“我   们找到的端午”“端午故事”“我们一起过端午” 等话题, 引导幼儿感知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自信。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近百米的“豫园商城”社   区教育资源——端午民俗游园会,组织幼儿前   往感受节日文化、节日氛围、节日的欢乐。游   园会上有巧手包粽子、香囊小铺、投壶射箭挑   战、汉服展、看龙舟、民俗画展等“粽情欢乐” 游园项目。幼儿被引发学习兴趣后,主动搜集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趣事、故事、美的装饰作品,  并分享给同伴。

在幼儿园内,我们通过屈原的历史故事赏 析、《赋端午》童谣诗歌赏析、小艾的端午节 等中外文学作品赏析, 提升幼儿对节日的认知。 还通过“端午情境馆”创设, 引导“游园”活动, 幼儿自主参与有趣的棕编、制作各式各样的香囊、体验划龙舟运动等,进一步产生喜欢端午 的情感。幼儿还在节庆书画秀、达人小舞台等 活动中大胆自信表达, 充分感知传统节日文化, 浸润节日习俗、礼仪、爱国情怀。

对于家庭活动,我们向家长宣传幼儿园节

日教育内涵,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方法,设计制 作龙舟、一起划龙舟、做植物驱虫小达人、古 镇漫游、除尘驱虫、DIY 端午保健茶、家庭创 意书画布置等家庭活动,鼓励家长自主选择, 参与家庭节日教育。

在这样的课程实施框架下,学校、家庭和 社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幼儿能够在学 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全面感受端午 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游戏, 积累有益经验,体验幸福快乐的生活,提升文 化自信水平。

(二)教学策略

在幼儿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我园常用的 策略有以下四种。

1. 支架式策略

支架式策略是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 架,使得学习者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完 成建构复杂概念意义的一种教学策略。课程中 指通过材料支持、语言支持、视频材料支持、 同伴经验支持、不同学习方法支持,引发幼儿 主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过程。

案例 1

在端午习俗感知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大班 幼儿前期收集资料、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 赏端午诗书画,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分组 进一步学习时,为吟唱组、彩墨画组、书法组 幼儿分别提供了端午古诗视频、端午儿歌视频, 端午各种习俗彩墨画,端午书法笔法视频。幼 儿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 步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2. 体验式策略

体验式策略强调学生主体性阅读,重视学 生情感体验,重视知识自我建构和学习能力的 培养。课程中指通过实地参观、现场实践、尝 试操作等方法,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了 解节日的习俗等。

案例 2

在幼儿创作表达前,我们采用了体验式教 学策略。组织幼儿参观端午民俗书画展,亲子 参加豫园端午民俗活动、古镇出游,让幼儿在 活动中感受、感知端午的文化习俗、典故。

在书画表达中,教师将枯燥的笔画演绎成 形象生动的故事画面,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帮助幼儿建立学习兴趣。

案例 3

在大班幼儿欣赏书法作品时,教师引导幼 儿去观察《赋端午》中“波画”像什么。有的 幼儿觉得“波画”像龙舟,飞扬在水面上。有 的幼儿描述划龙舟时击鼓声、欢呼声的情景。

教师一边演示“波画”,一边讲述着龙舟竞赛   的故事。一会儿, 幼儿用中锋画了许多“波画”,  一条条龙舟栩栩如生。红色、黄色,鲜艳的龙   舟上,  有幼儿还画上了人形,  完成了“赛龙舟” 的情景画。

3. 问题式策略

问题式策略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 感受和体验, 而不是听教师间接介绍和讲解, 在实际情境中确立一个问题,进行教学探究。 课程中指的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在 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教学 策略。

案例 4

在大班端午保健茶活动中,教师准备好各 种各样保健茶冲泡的材料,如菊花、玫瑰花、 金银花、金橘、枸杞子、百合、柠檬等花和果 实以及温开水。教师以端午驱虫、健体、保健 茶为话题,幼儿观察茶的冲泡过程,发现花和 果实在冲泡过程中的变化。通过自己动手尝试 去发现水的温度与茶的浓淡的关系,体验保健 配制茶的神奇功效。

4. 演绎式策略

演绎式策略的教学模式为:演示实例—归 纳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程中指幼儿 通过观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演示,获得经验认 知,并加以动手操作,内化经验。

在幼儿书画创作中,教师通过演示笔画, 让幼儿在掌握笔画规律的基础上,创作象形书 画;让幼儿在使用各种纸、笔、颜料过程中, 根据画面需要自选不同质地的纸、不同大小的 笔,按需调色。

案例 5

经过一番自主选择后,小明决定画龙舟。 他迅速拿起 iPad,点击进入相关 APP 程序,  找 到若干赛龙舟彩墨画,先浏览了一遍,最后目光停留在一幅作品上,看了一会儿。接着,他 选了方形宣纸,拿起一支中等粗细的毛笔,沾  上色彩鲜艳的咖啡红,  用侧锋两笔画好了船身。 然后,他对着 iPad 里的其他端午彩墨画研究了 一会,用中锋两笔画上了龙尾。放下毛笔再看 彩墨画图片。这次,他盯着龙头看了一会儿,  最后大胆落笔。

小明调了绿色,在龙舟的下面用中锋添上   一条条线。“这是江水。”(直条纹的江水)     他找到 iPad 中船上有人的彩墨画图片,用中锋   勾线画上船头的人,旁边画了一个半圆形。教   师问:   “这是什么?”小明回答:   “这是鼓。” 接着用中锋画了其他几个人。之后,他添上了    船桨。最后, 用中锋签上“小明”落款, 一幅《赛   龙舟》就完成了。

四、课程的评价方式


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精神认同,是 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有机联动。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 成的。因此,我园的课程评价并不以结果性评 价为主,而是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关注幼 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以鼓励幼儿为主,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喜爱,使幼儿自然而然形成 文化自信。

为了便于对幼儿文化自信发展水平进行过 程性观察评价,我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梳理出文化认知、文化情 感、文化行为和文化意志四个维度的文化自信 培养目标及其下显性、可观察的行为表现指标, 构建文化自信发展观察指标框架,辅助观察评 价不同节日中各年龄段幼儿的文化自信表现, 具体如图 4 所示。

以中秋节为例,我们梳理幼儿文化自信行  为表现指标,通过发展行为观察指引,积累幼  儿文化自信发展性评价,如“了解节日习俗” 该条指标下,针对幼儿发展总结了三条表现行  为水平(见表 3)。

3   “了解节日习俗”指标表现行为水平

指标名称

表现水平

表现水平描述




了解节日习俗

表现行为 1

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时节、节日象征元素,以及与 节日相关的事物

表现行为 2

感知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  不同地区节日饮食、服饰、 活动、方言的特点

表现行为 3

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故事、节日演变与发展,理解传 统节日的意义,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通过 在文化认知、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方面的不间 断了解、体验,形成综合性的文化意志。小班 以文化认知为主,促进文化情感,尝试文化行 为;中班以文化情感为主,提升文化认知,跟 进文化行为;大班知情意并重,  促进文化行为。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活动 中的表现持续撰写观察实录,评价幼儿发展水 平。考虑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性,我们也将 家长纳入评价主体,当幼儿不在园时,由家长 接力评价,记录幼儿的成长。

在家园合作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 评估意识与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增强。他们通过 幼儿的表现反哺教学, 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夯实园所“文化自信”课程内容的整体实施。 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评价维度与典型行为的设 置,摸索出幼儿的发展规律,借助过程性家园 观察评估案例,掌握幼儿动态发展情况,更加 全面、客观地了解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从而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  刘长铭 .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活与人生  [ J ] . 基础

教育论坛,  2017 ( 18 ) .

[ 2 ]  张灵 . 论儿童教育的终极目标—— 《爱弥尔》读后

 [ J ] . 才智,  2018 ( 5 ) .

[ 3 ]  沈建缘 .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N ] . 经济观

察报,  2015-04- 13 ( 022 ) .

[ 4 ]  张洪华 . 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学校教

育和社会教育合作的生态分析[J] . 当代教育论坛 (下半月刊),  2009 ( 10 ) .

[ 5 ]   秋石 . 坚定文化自信,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EB/

OL ] . [ 2017-07-02 ] . http://***.qstheory***/dukan/ qs/2017-07/02/c_ 1121249509.htm.

[ 6 ]   陈昊宇,吕鑫,王晓美,等 . 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

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 . 科技经济导刊, 2018  ( 3 ) .

[ 7 ]  邵艳梅,贾淇 .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综

[J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0 ) .

[ 8 ]  李峥钰 . 传统节日于高职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研

[J ] . 辽宁高职学报,  2018  ( 11 ) .

[ 9 ]  郑楠 . 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索[J ]  . 管理观

察,  2018 ( 36 ) .

[ 10 ]  饶苡 . 小学阶段培养文化自信的原则与路径[J] .

教学与管理,  2018 ( 29 ) .

[ 11 ]  李汉秋 . 重振传统节日体系[J ] . 青年记者,  2018 ( 33 ) .

[ 12 ]   王玫 . 弘扬传统节俗,增强文化自信——南京图

书馆“我们的节日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综述[J] . 新世纪图书馆,  2018 ( 12 ) .

[ 13 ]   陶沙 .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

化创新[N ] . 兰州日报,  2019-2-22 ( 005 ) .

[ 14 ]   曹舒睿 . 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当代意蕴 [ J ]  . 政治思想与法律研究,  2018 ( 12 ) .

[ 15 ]   罗绪春 .  中国文化自信论[ D ]  .  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  2019.

王琳芳  上海市黄浦区永安路幼儿园  200001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扬州路58号

联系电话:0512-53583696 邮编:215400